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长江经济带相关省(市)级交通运输、航务管理及海事部门,通过3年的专项行动,着力降低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风险,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提升船舶突发污染事件应急能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交通建设和航运可持续发展,为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廊道贡献力量。
据悉,《行动方案》将重点落实以下7项任务:强化船舶污染源头管理,加强船舶防污染作业现场监管,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与处置船岸衔接,提升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创新监管方式,完善船舶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推进航运清洁生产。其中,在推进航运清洁生产方面,《行动方案》要求,推动船舶使用液化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靠泊优先使用岸电等工作;明确LNG水上加注趸船、LNG动力船舶和船舶尾气处理装置等技术要求;制定船舶油气回收操作规程,确定LNG罐装安全运输条件,争取将船舶使用岸电操作规程纳入国际海事组织技术规则。
同时,围绕船舶污染源头管理、作业现场监管、提升防污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在强化船舶污染源头管理方面,要严格长江液体散装危险货物运输船舶运力审批和船舶检验证书核发,积极推进老旧化学品船舶和油船淘汰;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防污染主体责任;严禁不符合船舶检验规范的内河化学品船和600载重吨以上的单壳油船进入长江干线航行;严把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申报员等从业人员资质审批关;开展长江干线水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条件评估。在加强船舶防污染作业现场监管方面,要加强对有污染风险船舶相关作业的事中事后监管;严控船舶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过驳作业、高污染风险作业活动;禁止进入长江经济带水域的国际航行船舶排放不符合规定的船舶压载水;推进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落实,评估排放控制实施效果;开展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实船监测,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公布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在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与处置船岸衔接方面,要积极推动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保障船舶污染物可送岸接收处置;逐步推行“船上储存交岸处置”为主的“零排放”治理模式;推动建立并实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开展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示范试点。在提升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方面,要加强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应急能力建设,逐步形成长江干线200吨、重点航段400吨的溢油应急处置能力;推动提高水上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能力;全面推行内河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事故污染损害赔偿强制保险制度。
此外,《行动方案》明确,我国将创新船舶污染监管方式,建立内河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信用机制以及基于风险的选船机制,试行船舶污染举报奖励制度。鼓励船舶加装船舶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开展船舶营运污染和能效监测示范试点。
来源:中国船舶报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